教育问答

什么是生态学专业

字号+作者:admin 来源:圣才网 2024-07-0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生态学专注于探究生物体同其周边环境(含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其主要针对工业生态、城市生态以及普通生态等方面进行生态规划、深入研究...

生态学专注于探究生物体同其周边环境(含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其主要针对工业生态、城市生态以及普通生态等方面进行生态规划、深入研究、建设打造、优化改造以及管理调控,致力于构建绿色生态的环境,以降低城市污染程度。

开设课程

普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与设计、生态管理工程、土壤、植物营养与环境分析、田间实验设计和生物统计、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保护生物学、污染生态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城市生态学、项目投资与评估等。

专业学习

《普通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与设计》、《生态管理工程》、《环境生态工程》、《水源地保护与饮水保障技术》、《湿地植物生理生态学》、《污染生态学》,部分高校依据以下专业方向展开培养:海洋生态。

专业内容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育具备生物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全方位深入系统地掌握生态学专业的理论及知识,拥有进行生态学实验和野外实践的专业技能,能够于与生态学紧密相连的农业、林业、水利、环保、规划等教学与科研单位、职能部门以及企业从事生态学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兼具优良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研习生物学、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相关的数理化基础和人文社科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训练,牢固掌握扎实的学科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取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熟练掌控数理化、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3.熟练掌握生态学研究、生态监测与评估、区域规划与自然保护、生态管理的核心技术;

4.具备开展生态学调查、实验、规划、管理与教育的初步能力;

5.熟悉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现状、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

7.拥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力,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环境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生命的化学分子基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重要生命活动、动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特征与代谢、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统计学基础。

核心课程示例(以下课程按每 16 学时折合 1 学分):

示例一:动物生物学(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32 学时)、植物生物学(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32 学时)、微生物学(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32 学时)、生态学(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32 学时)、细胞生物学(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32 学时)、分子生物学(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32 学时)等。

示例二:生态学(含实验 96 学时)、植物分类学(32 学时)、植物生态生理学(48 学时)、自然资源生态学(48 学时)、土壤学(48 学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48 学时)、生物统计学(48 学时)等。

示例三:普通生物学(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16 学时)、普通生态学(64 学时)、环境科学概论(48 学时)、环境分析化学(理论课 40 学时,实验课 16 学时)、基础生物化学(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16 学时)、基础微生物学(理论课 32 学时,实验课 8 学时)、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48 学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生态学野外实习、综合实践、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态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选考学科建议

3+3 省份:物理/化学/生物 3+1+2 省份: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

就业前景

生态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胜任农业、环保、计划、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各级技术推广单位的技术管理和推广工作,各层次的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区域农业开发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

生态学专业学生主要前往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环保、城市规划、园林、农林、水利、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工作;还能够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或者到政府机构从事生态监测和动物保护工作。

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联系邮箱:admin@ymhi.cn,我们在核实后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诚挚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