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答

薇甘菊的意思是什么

字号+作者:admin 来源:圣才网 2024-09-1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薇甘菊(学名:Mikania micrantha),又名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 其原产于中美洲,现广泛传播至亚洲热带地区,诸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

薇甘菊(学名:Mikania micrantha),又名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

其原产于中美洲,现广泛传播至亚洲热带地区,诸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还有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以及太平洋上的部分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等,已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约在 1919 年,薇甘菊作为杂草于中国香港现身,1984 年在深圳被发现,至 2008 年,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分布。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 100 种外来入侵物种之列,同时也位列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中文名称:薇甘菊 外文名称:South American Climber,Mile-a-minute Weed 别称:小花蔓泽兰、小花假泽兰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假泽兰属 拉丁学名:Mikania micrantha 命名者:Kunth 详细解释 形态特征 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植物。其茎细长,或匍匐或攀缘,多有分枝,被短柔毛或近乎无毛。幼时呈绿色,近圆柱形,老茎则为淡褐色,具有多条肋纹。茎中部的叶呈三角状卵形至卵形,长度在 0 至 10 厘米之间,宽度在 0 至 9.0 厘米之间,基部呈心形,偶尔接近戟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有数个粗齿或浅波状圆锯齿,两面均无毛,基出 3 至 7 脉;叶柄长度为 0 至 8.0 厘米;上部的叶逐渐变小,叶柄也较短。头状花序众多,在枝端常排列成复伞房花序状,花序渐趋纤细,顶部的头状花序花率先开放,依次向下逐渐绽放,头状花序长 5 至 0 毫米,包含小花 4 朵,均为结实的两性花。总苞片 4 枚,呈狭长椭圆形,顶端渐尖,部分急尖,为绿色,长 2 至 5 毫米。总苞基部有一线状椭圆形的小苞叶(外苞片),长 1 至 2 毫米。花具香气;花冠为白色,呈脊状,长 3 至 5(-4)毫米,檐部钟状,5 齿裂。瘦果长 5 至 0 毫米,黑色,被毛,具 5 棱,被腺体。冠毛由 32 至 38(-40)条刺毛组成,为白色,长 2 至 5(-4)毫米。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太平洋诸岛屿、毛里求斯、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各国、美国南部。在中国,分布于广东、香港、澳门。生物特性 不同种群的薇甘菊其染色体类型各异,有的种群为二倍体,有的则为四倍体(这是薇甘菊生存力极强的原因之一)。薇甘菊从花蕾至盛花约 5 天,开花后 5 天完成授粉,再过 5 至 7 天种子成熟,随后种子散布开启新一轮传播,故而其生活周期较短。开花数量庞大,在 0.25 平方米的面积内,头状花序可达 20535 至 50297 个,合计小花 82140 至 201188 朵,花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38.4%至 48%。薇甘菊的瘦果细小,呈长椭圆形,亮黑色,具 5“脊”,先端(底部)一圈冠毛 25 至 35 条,长 5 至 0 毫米,种子细小,长 2 至 2 毫米,宽 0.2 至 0.5 毫米,千粒重 0.0892 克。此外,薇甘菊茎上的节点极易生根,从而进行无性繁殖。薇甘菊幼苗初期生长缓慢,在 1 个月内苗高仅为 11 厘米,单株叶面积 0.33 平方厘米。但随着苗龄的增长,其生长速度随之加快,其茎节极易出根,伸入土壤汲取营养,因此其营养茎能够进行旺盛的营养繁殖,而且较种子苗生长要快得多,薇甘菊一个节 1 天生长近 20 厘米。在内伶仃岛,薇甘菊的一个节在一年中所分枝出来的所有节的生长总长度为 1007 米。由于其蔓延速度极快,故而有些学者称其为“一分钟一英里的杂草”。花果期:在广东,从 8 月至次年 2 月。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薇甘菊种子在 25 至 30℃时萌发率为 83%,在 15℃时萌发率为 43%,低于 5℃、高于 40℃条件下萌发情况极差。光照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黑暗条件下则很难萌发。种子在萌发前可能有一个 10 天左右的“后熟期”。种子成熟后自然储存 10 至 60 天,萌发率较高,储存时间越长,萌发率越低。危害状况 薇甘菊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在其适宜生长的地区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附主死亡,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在中国,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尤其对当地 6 至 8 米以下的几乎所有树种危害严重,特别是对一些郁闭度小的林分危害最为突出。危害严重的乔木树种有红树、血桐、紫薇、山牡荆、小叶榕;危害严重的灌木树种有马缨丹、酸藤果、白花酸藤果、梅叶冬青、盐肤木、叶下珠、红背桂等;危害较重的乔木树种有龙眼、人心果、刺柏、苦楝、番石榴、朴树、荔枝、九里香、铁冬青、黄樟、樟树、乌桕;危害较重的灌木植物有桃金娘、四季柑、华山矾、地桃花、狗芽花等。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生长迅速,不耐荫蔽,通过攀缘缠绕并覆盖附主植物,对森林和农田土地造成巨大影响。由于薇甘菊生长迅速,茎节随时能够生根并繁殖,快速覆盖生境,且种子丰富,能够快速入侵,通过竞争或他感作用抑制自然植被和作物的生长。在马来西亚,由于薇甘菊的覆盖,橡胶树的种子萌发率降低 27%,橡胶树的橡胶产量在早期 32 个月内减产 27%至 29%;在东南亚地区,薇甘菊严重威胁木本植物,油棕、椰子、可可、茶叶、橡胶、柚木等均受其害。由于薇甘菊常常攀缘至 10 米高的树冠或灌木丛的上层,因此,清除它时常常会伤害附主作物。在广东内伶仃岛,发育典型的白桂木-刺葵-油椎群落常绿阔叶林,几乎被薇甘菊覆盖,除较高大的白桂木外,刺葵以下的灌木全被覆盖,长势受到严重影响,群落中灌丛、草本的种类组成明显减少。疏林树木、林缘木被薇甘菊缠绕,出现枝枯、茎枯现象,呈现明显的逆行演替趋势。防治措施 使用除莠剂“草坝王”(Bentazon)和“毒莠定”(TORDON)处理薇甘菊种子,使用药剂浓度为 0.4%的“草坝王”、0.2%的“毒莠定”。使用 70% 嘧磺隆(SulfometuronMethyl),商品名森草净,用药量为 0.1 克/平方米,用水稀释 2500 倍喷施。施用森草净应注意避开其他敏感植物(如叶榕、野贮麻、马樱丹等乔灌木及其他菊科、十字花科、禾本科植物),以免遭受药害。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田野菟丝子能够寄生并致使薇甘菊死亡,使薇甘菊的覆盖度由 75%至 95%降低至 18%至 25%,能够较好地控制薇甘菊的危害,且不会对样地内其他植物,如重要的果树、粮食作物、蔬菜及其他园林绿化植物造成损害。利用紫红短须螨控制薇甘菊,通过接种紫红短须蜡的虫卵,经过 3 个月后,可使薇甘菊的藤叶成片黄化卷曲,6 个月后,薇甘菊的茎叶黄化,边缘不整齐,横向较窄,随着时间的推移,薇甘菊逐渐枯死。绣线菊蚜对薇甘菊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联系邮箱:admin@ymhi.cn,我们在核实后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诚挚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