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答

“失之千里”的出处是哪里

字号+作者:admin 来源:圣才网 2024-07-1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失之千里”源自宋代释祖钦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失之千里”全诗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代 释祖钦 昏沉散乱,莫非本地风光。 绝点纯清,正是真...

“失之千里”源自宋代释祖钦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失之千里”全诗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代 释祖钦

昏沉散乱,莫非本地风光。

绝点纯清,正是真常流注。

非不非,不是不。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幸然无些子事,何须强说道理。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释祖钦 翻译、赏析与诗意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为宋代释祖钦所作的一首诗词,其以简洁的语言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对人生与世界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昏沉散乱,莫非本地风光。

绝点纯清,正是真常流注。

非不非,不是不。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幸然无些子事,何须强说道理。

诗意与赏析:

此诗词以简洁的词句,揭示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及理解。诗词首句“昏沉散乱,莫非本地风光”,意味着人们往往被外在表象所蒙蔽,难以真正领会事物的本质与内在之美。作者以“昏沉散乱”形容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暗示人们在日常琐事中,迷失了对真相的洞察能力。而“本地风光”则象征着真实的本质与美好,它隐匿于纷繁杂乱的表象之下,需我们通过深入思考与觉察方能察觉。

第二句“绝点纯清,正是真常流注”,通过对比展现了对真实与纯粹的追求。作者运用“绝点”与“纯清”来描述真常,强调了其纯粹与清澈的特质。真常指的是存在于世界之中、超越变化的永恒真理,而“流注”则表示真常在世界中持续流动与显现。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呼吁人们去追寻真常的流注,探寻真实与纯粹的存在。

接下来的“非不非,不是不”,表达了对真实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此句意为,真相既非全然不存在,也非绝对不存在,它存在于世界之中,但需要通过深入思考与觉察来发掘。诗词中反复与对称的表达形式,进一步凸显了探索真相的复杂性。

诗词的最后两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幸然无些子事,何须强说道理”,体现了对微小差距的重视以及对琐碎事物的忽视。作者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告诫人们,细微的差别可能引发重大的后果,我们需保持警觉与敏锐。而“幸然无些子事,何须强说道理”则表达了对琐碎事物的不屑,强调对真常与本质的追求才最为关键。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且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人生和世界的本质。它呼吁人们超越表象与琐碎,通过深入思考与觉察,去追求真实、纯粹和永恒的存在。同时提醒我们,微小的差异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也促使我们摒弃琐碎事务,专注于对真理和本质的追求。

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联系邮箱:admin@ymhi.cn,我们在核实后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诚挚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