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答

郁离子文言文翻译

字号+作者:admin 来源:圣才网 2024-07-1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郁离子》的文言文翻译如下: 《郁离子》乃诚意伯刘基于元末时期所著之书。刘公之学问,足以探究天地人之际遇奥秘;其学识,足以通晓万事万物之情状;其气概,足...

《郁离子》的文言文翻译如下:

《郁离子》乃诚意伯刘基于元末时期所著之书。刘公之学问,足以探究天地人之际遇奥秘;其学识,足以通晓万事万物之情状;其气概,足以改变军队首领之决策。以此自评,于天地之间卓然独立,自认为与古代豪杰相比毫不逊色。二十岁时,已获进士之位,有志于推崇君主、庇护百姓。

1. 彼时,国君甚少思索天下之事,任用官员亦不审慎抉择,诸事皆依惯例处理,(有才能之人)缄默而无法有所作为。

2. 不久,南方北方相继发生骚乱,刘公慷慨激昂,怀有安定天下之志向。

3. 藩卫国土之封疆大吏致力于出兵作战,授予他参赞之职务,而刘公急切欲建立功业以展露自身,多次提出建议,皆为挽救时局之长远谋划。

4. 然当时之执政者因循守旧且乐于苟且偷安,建议皆被压制而未得以施行。

5. 刘公遂弃官离去,隐居于青田山中,发愤著书。

6. 此乃《郁离子》创作之缘由。

7. 郁离为何意?离乃火,具文采之貌,运用之,文章则文采兴盛,国家可达太平治世。

8. 此书共计十卷,分为十八章,散列为一百九十五条,多者上千字,少者上百字。

9. 书中详谈端正自身思想言行、谨慎处理细微之事、修缮法纪、不求近利、推崇规劝、侦察敌情、审视形势、任用贤才、治理百姓,以仁义道德之美好风范为基础,明了吉凶祸福之端倪,通晓古今事业成败得失之情形,对矫正元朝之弊病,感慨颇深,言辞激愤。

10. 文章包容万象,彻底消解各类疑惑,辩论之文辞华丽,比喻精巧,又未背离正道。

11. 速读此书时,书中之锋芒令人敬畏,犹如太阿剑出剑匣,似不可把玩。

12. 慢慢思量,书中道理正确,言之确凿如同治病之良药,确定无疑如同疗治饥饿不可或缺之五谷,岂似管仲、商鞅之功利之说,申不害与韩非之刑名之术,张仪、苏秦之游说之术,孙武、吴起之用兵谋略,其学说皆违背圣人(之思想),追求高超之谋术,却不自知有误!阅读此书之人,皆以刘公(先前)未被重用为憾事,怎知天意在此,将天命赋予新朝?皇帝兴起,(刘公)终成伟大谋略,辅佐皇帝,时运昌盛。

13. 待到论功行赏,裂地分封,最终受封五等爵位,与开国之元勋大臣,享丹书铁券之荣光,永享美好,此难道不荣耀乎?《传》云:自己国家之人才未被任用,或为敌国所用。

14. 此应说的乃刘公。

15. 刘公著此书,本期望后世用之,怎料会亲身实践?虽如此,刘公之功业皆体现于此书,此乃元朝衰败之因;刘公之书(内中思想)用于事业,此乃我朝兴盛之由。

16. 哎!一人是被任用还是弃置不用,关乎天下与国家之兴衰,那么此书,岂为微不足道之一家之言?我早年曾于刘公处受教,后于金陵官寺拜谒他,他出示此书教导我,我惊于前所未见,憾于未能完全领会此书之要领。

17. 今刘公已逝,其子仲璟担忧此书散失,因我与刘公有师从之关系,让我为此书作序。

18. 但我岂敢为刘公之书写序?只是能将自己之名写于此书,亦是荣幸之事,故而不推辞写了此序。

19. 刘公讳基,字伯温,乃栝苍人。

20. 如其详细之言行、官职功勋之等第,皆详载于国史,此处不再详述。

21. 洪武十九年冬十一月,弟子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联系邮箱:admin@ymhi.cn,我们在核实后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诚挚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