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考试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字号+作者:admin 来源:圣才网 2024-07-1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劳动经济学主要聚焦于劳动力市场中的各类经济现象与问题,涵盖了人们工作、工资、就业、失业、工作条件、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满意度等诸多方面。 劳动经济...

劳动经济学主要聚焦于劳动力市场中的各类经济现象与问题,涵盖了人们工作、工资、就业、失业、工作条件、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满意度等诸多方面。

劳动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究竟是什么

一、教学对象与学分设计

1.教学对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相关专业)。

2.学分设计:本课程总计设计 4 学分,授课时长为 60 课时。

二、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

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劳动经济学以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探究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的合理配置。其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劳动经济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专业学生提供当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劳动力市场中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决定机制,并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剖析诸如最低工资法、劳动力市场歧视、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收入差距、失业等现代劳动经济问题,能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的利用、开发机制和原理,以实现组织内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

三、课程特色

从内容角度来看,本课程以劳动力市场为主线,以劳动力供求为核心,以国际通用的劳动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并紧密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实际特点,通过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数据,展现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前沿性——与时俱进、取材新颖、学人之长且不失特色;同时具备规范性——概念清晰、定义明确、条理分明、前后一致。

从方法角度而言,本课程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工资确定、失业等进行了考察分析,体现了经济分析的规范性,也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强化了理论研究。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出发,本课程既紧密联系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又配备了大量的相关案例,科学地反映了中国劳动经济的特点,将成熟的劳动经济理论与中国的现实发展紧密融合。

四、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共 9 章。

1.第一部分为劳动经济基础理论,包括 6 章,共计 40 课时。

第一章导言,主要阐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主要介绍劳动需求理论。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主要剖析劳动供给理论。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主要介绍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以及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第五章劳动力流动,主要介绍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第六章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主要介绍工资决定的基本理论和工资设计。

第一部分的重难点包括: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劳动需求的影响因素;劳动需求曲线;劳动需求弹性;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第三章: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劳动供给曲线;劳动-闲暇模型;家庭生产模型;劳动供给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章: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特点、内容;舒尔茨、贝克尔、明塞尔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教育投资分析;在职培训分析;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影响因素;劳动力个人流动经济模型;中国劳动力流动。

第六章:工资的含义和结构;工资确定的内外在因素;补偿性工资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不同员工的报酬制度设计。

2.第二部分是劳动经济实践,包括 3 章,总计 20 课时。

第七章劳动力市场歧视,主要介绍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歧视现象,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管制进行分析,并介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情况。第八章收入分配差距变化趋势成因及对策,主要介绍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收入差距,对收入差距的测量、扩大的原因及其政策制定进行阐述。第九章失业,主要介绍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失业现象,对失业产生的测量、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我国当前的失业状况。

第二部分的重难点有:

第七章: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含义;个人偏见模型;统计性歧视含义;非竞争性歧视模型;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法律政策;我国劳动力歧视。

第八章:全球、美国、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收入差距调节的政策。

第九章:失业存量-流量模型;工作搜寻模型;刚性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贝弗里奇曲线;我国的失业。

五、学习方法

首先,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让学生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工具。其次,借助案例分析,并辅之以补充资料,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重点讲授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了解当前系统的劳动经济理论以及我国劳动经济的具体实践,分析和预测我国劳动经济政策的发展变化。最后,结合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让学生对微观中个体的人力资本发展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制度设计等有自己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应用到未来的具体实践工作中。

六、教材和文献

1.课程教材:曾湘泉主编,《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年第二版。

2.辅助教材:

杨河清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四版。

孙文凯、宋扬、王湘红编,《劳动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

董克用、刘昕著,《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何承金编,《劳动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五版。

唐鑛,杨玉梅,金碚编,《劳动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年版。

[美]托马斯·海克拉克著;来庆彬,李玉琳译,《劳动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二版。

[7][美]罗纳德·G·伊兰伯格(Ronald G. Ehrenberg),罗伯特·S·史密斯(Robert S.Smith)著,《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 10 版。

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联系邮箱:admin@ymhi.cn,我们在核实后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诚挚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