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选

儿童相见不相识是哪首古诗

字号+作者:admin 来源:圣才网 2024-09-1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儿童相见不相识”出自古诗《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此诗乃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是一首抒发久客异乡、怀念故乡情怀的感怀诗。它既抒发了诗人久居他乡的...

“儿童相见不相识”出自古诗《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此诗乃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是一首抒发久客异乡、怀念故乡情怀的感怀诗。它既抒发了诗人久居他乡的伤感,又描绘出久别回乡后的亲切之感。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翻译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直至暮年才归来。我的乡音未曾改变,但两鬓的毛发已变得稀疏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到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于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之前就已离开家乡。老大:年龄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过八十。

2、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有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鬓毛,指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这里应当是减少的意思。

3、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4、笑问:笑着询问。一作“却问”,一作“借问”。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久居他乡、怀念故乡情感的诗作,创作于初到故乡之时,抒发了久客伤老的情怀。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身处熟悉却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一路行来,心情难以平静:当年离家时风华正茂;如今归来,已鬓发稀疏。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形成对仗,概括地写出了数十年客居他乡的状况,暗含了对自己“年老”的感伤。

次句以“鬓毛衰”承接上句,具体展现了自己的“年老”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的“鬓毛”,言外之意仿佛在说“我未曾忘记故乡,可故乡还认得我吗?”,从而为引出下两句儿童不相识的发问做好了铺垫。

三四句从饱含感慨的自我画像,转而变为充满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景。“笑问客从何处来”,对于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意止;对于诗人,却犹如沉重的一击,引发了他无尽的感慨,自己的衰老与反主为宾的悲哀,都蕴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之中。

全诗在这有问无答中悄然结束,然而其弦外之音却如同在空谷中回响,悲哀婉转,久久不绝。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较为平淡,后两句却峰回路转,别有一番境界。后两句的精妙之处在于从反面着笔,不着痕迹:虽是写悲哀之情,却通过欢乐的场面来表现;虽是写自己,却从儿童的角度展现。而所描写的儿童问话的场景又极富生活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的情感所感染,也会被这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创作背景

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返回故乡之时。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 年~744 年),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 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任太常博士。其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务。

他为人豁达洒脱,有“清谈风流”的美誉,晚年尤为放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贺知章属于盛唐前期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为“吴中四士”之一。其作品大多散失,现存诗二十首,多为祭神乐章与应制诗,写景之作较为清新通俗。

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联系邮箱:admin@ymhi.cn,我们在核实后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诚挚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