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选

石灰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字号+作者:admin 来源:圣才网 2024-09-1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石灰吟》中“吟”之意:“吟”乃诗歌的一种体裁,在此处意为赞颂。《石灰吟》的作者为于谦。此诗托物言志,运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吟咏石灰,实则借物喻人、托...

《石灰吟》中“吟”之意:“吟”乃诗歌的一种体裁,在此处意为赞颂。《石灰吟》的作者为于谦。此诗托物言志,运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吟咏石灰,实则借物喻人、托物寄怀,彰显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石灰吟》原文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翻译

石灰石唯有历经千万次的锤打方可从深山中开采而出,它将熊熊烈火的焚烧视作极为平常之事。即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甘愿将一身清白留存于人世。《石灰吟》系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展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石灰吟》注释

1、石灰吟:对石灰的赞颂。吟:吟诵,为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亦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极为艰难。千、万:虚词,用以形容数量众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仿若寻常之事。若:仿佛、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粉骨碎身:亦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貌,又喻指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赏析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形象地描绘出开采石灰石的艰难过程。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显然指的是烧炼石灰石。加上“若等闲”三字,更令人觉得这不单单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遭遇何等严峻的考验,都镇定自若、视若平常。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其生动地刻画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情景,而“浑不怕”三字又让我们联想到其中或许蕴含着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胸臆,立志要成为纯洁清白之人。

作者于谦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曾平反冤假错案,救济灾民、缓解灾荒,深受百姓的拥护与爱戴。明英宗时期,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提议拥立景帝,亲自率兵坚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于遭受蒙古贵族的再次野蛮统治。然而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陷并杀害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堪称于谦生平与人格的真实写照。

此诗全篇运用象征手法,以物喻人,将物的特性与人的品格融为一体。所言在物,而意在人,虽未言人,而人已在其中,仿若呼之欲出。风格豪迈,气势坦荡、刚劲有力。

《石灰吟》创作背景

于谦自幼学习勤奋,志向高远。相传有一日,他信步来到一座石灰窑前,目睹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之后,皆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稍加思索后便创作了此诗。据说当时的于谦年仅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描绘,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作者介绍

于谦,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 年)进士。初任御史,历任官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 年),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绩彪炳史册。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作多以忧国忧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著有《于忠肃公集》。

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联系邮箱:admin@ymhi.cn,我们在核实后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诚挚歉意。